11月6日,由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简称“中机维协”)主办的“2025装备服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河北唐山举办。作为“2025中国装备运维与改造大会”的重要分会场,论坛以“创新人才生态 赋能装备服务”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代表70余人,共同探讨装备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论坛由中机维协副秘书长王桂萍主持论坛,并得到唐山学院的大力支持。
会议现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总工程师,中机维协理事长李燕霞出席论坛并致辞。她指出,在制造强国和绿色低碳战略引领下,预测性维护、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加速融合,对高端装备运维、维修与改造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突出。她强调,装备服务产业是保障产业链韧性、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力量。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李燕霞提出人才培养应紧扣“自主可控、智能升级、绿色转型”三大主线,加快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生态,重点培养一批“能拆解、懂原理、可改进”的核心技术攻关人才。
论坛围绕政策解读、体系建设和实践案例三大板块展开深入交流: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海涛在政策解读中建议,构建“标准-培训-评价-就业”的全链条体系,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郭一娟指出,应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推动职业技能与职业发展有效衔接,并分享了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考试站建设经验。
中机维协副秘书长王桂萍作《构建新时代装备服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专题报告,提出聚焦“技术攻坚、数智融合、绿色低碳”三大能力,推进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建设。
论坛期间,还进行了“中机维协网络学院建设启动签约仪式”,标志着协会在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终身学习平台方面迈出实质步伐。
在交流环节,新疆瑞盟律师事务所、唐山学院、河南轩明实业等单位分别围绕“一带一路”技术人才需求、校协企协同育人、企业“技能筑梦计划”等主题分享实践案例,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
此次论坛为装备服务领域人才培养搭建了政策解读与实践交流的高质量平台,将有助于推动人才职业能力水平评价标准落地,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人才是装备后市场产业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